第20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冯海洋苦着一张脸,等郑媛笑完了,哀哀怨怨的说:“四婶儿,我都逗您乐了,您就帮帮我,把我从学海中拯救出来吧。”
  郑媛伸出食指朝冯海洋点了点,“小伙子你语文不错呀,还会用比喻句。”
  冯海洋一张脸更苦了。
  郑媛又哈哈乐了两声,转脸看向冯建文:“你怎么说?”
  如今高考越来越难,没点真才实学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这些冯建文心里都清楚,他凝视着冯海洋的眼睛,像是要看到他的心底,沉吟一声:“你真的决定不上了吗?将来不会后悔?你先别回答。”冯建文在冯海洋开口前阻止了他,继续说,“可能你见你四婶儿做生意赚了大钱,还在咱这儿开了厂子很风光,就以为做生意很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城市里,只有那些没有工作,穷的吃不上饭的人才会走这条路,并且就算你赚了再多的钱,别人心底里可能也瞧不上你。而你如果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就不一样了,你以后就是知识分子,以后毕业分配了,捧的也是铁饭碗,而和你来往的朋友们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你拥有比一般人更广的人脉,过上几年,要是你本事足够大,甚至还能当上一县之长甚至一市之长……”
  “四叔。”冯海洋讪讪的打断了冯建文,“你说的那些好处,前提是我得考上大学,可关键是我考不上啊!”他重重叹了口气,“我刚刚真没夸张,我真的已经到了给我答案都看不懂的程度!再说了,等我赚了钱,我才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呢,说闲话的人说不定就是嫉妒我赚钱比他多!”
  郑媛噗嗤笑出声,夸赞:“你还挺通透。没错,就是这样,赚到自己手里的钱才是最实在的好处,不用管别人怎么说。”
  冯海洋眼睛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四婶儿,你答应了?!”
  郑媛朝他举了下手里的搪瓷缸子,微笑着颔首,“对,我答应了。”
  “太好了!”冯海洋开心地跳起来。
  冯建文看向郑媛,拧着眉心,“你真答应了?”
  “当然。”
  “可我大哥大嫂那里……”
  “我去说。”郑媛知道冯建文担心什么,“放心吧,你大哥没那么古板。只要以后孩子能混得好,做父母的肯定都会支持的。而且,做生意未必不是一条光明之路。”历史已经证明了,完全公有制并不适合当代国情,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是未来。
  既然做好了决定,郑媛便抽空找冯建华吴大妮两口子谈了这件事,本来她以为自己可能要多费些口舌,没想到郑媛刚一开口,冯建华就答应了,闹得郑媛一愣,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原来这两口子不是不知道自家儿子学习不好,可对于他们乡下人来说,学习就是能过上好日子的唯一出路。现在又有了一条听起来就大有前途的路能走,两口子也不是非得勉强孩子去上学,尤其他们非常信任郑媛的赚钱能力。
  郑媛:“……虽然很高兴你们能这么信任我,但我还是得提醒一下,做生意有风险,有赚肯定就会有赔。”
  “我们当然明白。”
  这两口子嘴上虽然说明白,可表情明显不是这么回事儿,仍旧一脸信任地看着郑媛。
  郑媛:“……”
  第648章:南下
  大年初五迎财神,工地那边放了一挂鞭炮后便开工了。眼看厂房马上就要起来了,郑媛决定去一趟南方,把设备谈下来。
  当然,这一次她不是一个人去的,冯建文不到开学的时间,难得能陪着媳妇儿走一趟南方,肯定不会错过。随行的还有冯家几个兄弟冯建平、冯建军、冯建武以及侄子冯海洋,郑媛原本打算把几个孩子都留在家里,但两个大的不答应,非要跟郑媛一起走。
  “妈妈,我也想去南方看看,你以前教过我一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前你出差的时候,我和哥哥在上学,没办法跟你去,这回我们放寒假了,我们当然要跟着你一起去南方长长见识。我们不是去玩,我们是去学习的!是不是啊哥哥?”
  郑知新连忙配合着点头。
  不到人腰高的小娃娃,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放在膝盖上,一本正经的说出了上面那番话,逗得他几个大伯叔叔大娘婶婶哈哈大笑。
  冯海洋还劝:“四婶你就带我弟去呗,我觉得我弟说得有道理!”
  “那妹妹呢?你们要是去了,妹妹会不会觉得妈妈偏心,只带你们去南方?”郑媛挑眉。
  包子人小鬼大,仰着小脸振振有词:“妹妹还小呢,等妹妹长大了妈妈可以再带妹妹去啊!”说完,又转头问,“是不是啊哥哥?”
  郑知新乖巧点头。
  郑媛失笑,明明郑知新是大了一两岁的哥哥,两个人相处中,包子却处处占了上风。得亏知新性格温柔,什么都让着包子。郑媛把目光转向郑知新,这孩子今年都七岁了,已经是个大孩子了,确实应该带着他到处走走看看,见识一下这个世界不同的风光。
  于是去南方的一行人中,又添上了两个小娃娃。
  除了郑媛,所有人都是头一回去南方,所以收拾行李的时候郑媛特意叮嘱了,冬天的衣服不用带太多,要多带写春夏的衣服,虽然都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比北方暖和多了。至于为什么南方会暖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拥有高中学历的冯海洋给几个叔叔科普。
  收拾好行李,买好火车票,一行人便风风火火地去了火车站,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从金水县没有直接通申城的火车,中间要先去海市换乘。海市是一个历史悠久并且非常有本土特色的城市,也是全国几个大城市之一,非常热闹繁华。换乘期间,郑媛还特意带着冯建文的几个兄弟去城市里赚了一圈,感受了一下这个城市的风貌,吃了一些这个城市里的特色小吃。
  转了一圈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冯海洋问郑媛:“申城怎么样,比海市还繁华吗?”
  郑媛微笑,“其实并没有。现在的申城还在建设中,不过将来,肯定会成为祖国最大的几个城市之一。”
  “那……那将来我也有机会生活在这样的大城市里吗?”冯海洋按捺不住胸腔中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向往。
  “当然了,你当然有机会。”郑媛说。
  第649章:途中
  “等你赚了钱,还不是想留在哪里就能留在哪里?”随行的郑娟双手环胸,抬了抬下巴,“现在国家不是很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你就争取成为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呗!”
  冯海洋眼眸中有星光闪烁。
  “不错不错,咱家海洋有志气!”冯建武哈哈大笑着搂住了冯海洋的肩膀,“那我这个当叔的也不能落后,我以后也要搬到海市来!”
  “行了,别吹牛了。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咱得走了。赶火车呢!”冯建文吆喝一声,提起行李走在了前面。
  在海城停留了一天后,一行人再次出发。这一趟火车上有很多特殊的乘客,他们穿着朴素,一堆一堆的凑在一起,说着乡音,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与忐忑——他们是最早一批鼓起勇气决定南下打工为生活博出路的人,到后面几十年,随着国内建设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会有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踏上征途。
  “请问你们也是去申城的吗?”
  郑媛订的是卧铺,而且是一车厢,所以白天的时候家里人全都聚在一起聊天,正说话呢,一个面色略黑,但笑容灿烂的同志从旁边探进头来。
  他的话口音略重,冯建文几个都没听懂,但恰好,郑娟宿舍里就有个和这个大哥一个口音的同学,听多了就能听懂了。坐在最边上的郑娟略微仰起头,回答他:“是啊大哥,我们是去申城的。”
  “我们也准备在申城下车!”这个大哥立刻激动起来,目光在郑媛几个身上扫视一圈,他发现他们几个人穿着干净整齐,没有一个衣服上打补丁的,特别是郑媛,长得又白净又漂亮,还烫了一头卷卷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她穿了一件非常亮眼的红色呢子大衣,大衣没系扣子,露出里面的羊毛衫和衬衫领,看起来就跟电影里的女明星似的。
  他们肯定是有见识的人。
  大哥在心里做出了判断,然后停在郑娟身上,笑得憨憨的,并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有礼貌一些,“同志,我想跟您打听的事儿。”
  郑娟:“您说。”
  “是这样,我听说申城那边要搞大建设,要招很多工人,所以我就带着我们村的一些人出来了,想去申城找份工作,赚点钱养家糊口。我想跟您打听打听,您知道申城哪里招人吗?要是想找工作得怎么找?”大哥看起来一副很忐忑的样子。
  但大哥这个问题问错了人,郑娟虽然能听明白,但她根本没去过申城,所以帮不上大哥什么忙。只能扭头找郑媛求助,她把大哥刚刚的话给郑媛翻译了一下。
  郑媛想了想,告诉这位大哥:“申城的工作很好找,那里有很多施工的地方,下了火车就能看到,你到时候上去直接问他们招不招人就行了。不过你到了那儿也别着急,先找个地方住下,然后多去几个工地打听打听,关键是要打听一下工资,工资怎么结,是每月结账还是三个月、半年结清,这个非常重要……”
  第650章:见闻
  郑媛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注意事项,大哥听得很仔细,他之前也只是听说南边有地方招工,然后拉上几个兄弟壮胆,这才鼓起勇气上了火车。别看他长得凶神恶煞的,其实心里虚着呢,听完郑媛这一席话,就跟秤砣落了地似的,总算踏实了。
  大哥连声道谢,还拿了不少家乡特产过来送给郑媛。
  目送大哥离开后,郑娟啧啧感叹:“这大哥胆子也太大了,申城一个熟人都没有,那边啥情况都不清楚,就敢带着乡亲们走。”
  “肯定是老家那边实在过不下去了呗。”冯海洋说。
  这个年代交通不发达,信息流通不畅,大家主要联系方式还是写信,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主要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报纸。外面的世界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一个固定圈子里的人来说全是问号,而无知往往会让人恐惧。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留在家中,就不会去远方奔前程。就是出来,也会像刚才那个大哥一样,拉上一群人壮胆。或者是有个在外面混的不错的老乡带路,大家一起跟着他走,所以九十年代常常见的现象就是十里八村的人全都扎在同一个城市里打工。
  那个大哥回去后就把从郑媛这儿打听到的消息分享给了自己的老乡,老乡又把消息分享给了旁边邻座的同志。
  有的人听了以后,心里还是有疑问,就到郑媛这儿打听。
  “听说您是从申城来的?”
  来人是一个年龄大约在三十左右的妇女同志,她虽然也带了点口音,但仔细听的话还是能听懂的。
  郑媛摆摆手:“不是,我不是申城人,我是去过申城。”
  “那同志,你知道申城有个地方叫xxx么?”
  郑媛摇摇头:“抱歉,我不太清楚。”
  女同志失望的离开了。
  然后是下一个,她过来问的是:“同志,您知道怎样通过申城去港城吗?”
  郑媛表情一顿,倏而笑道:“申城和刚成功之间隔着海呢,当然是坐船去啊。”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来人往四周瞟了一圈,然后压低了声音说,“我是说偷偷去。”
  这个年代有很多从申城偷渡去港城的,大家总觉得港城发达,去了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要是六七十年代,人们缺衣少吃的时候,要是有人问郑媛这个问题,郑媛就回答了。可是现在已经步入了八十年代,眼看着国家就要发展起来了,这个时候再去港城,去了未必能顺利拿到港城那边的户口不说,偷渡过程也很容易遇到危险,所以真没必要冒这个险。
  于是郑媛摇摇头,说:“这个我就不清楚了。”然后劝了来人两句,“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发展潜力很大,只要你有手有脚,日子肯定越过越好,没必要冒这个险。”
  这个人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但从表情上看显然没听进去。郑媛无奈地摇了下头,便知趣地闭了嘴。
  第651章:安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