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二哥,您说的这些我都听明白了,结合您说的这些,我觉得目前你们八厂最重要的问题有三点,我归类一下您听听是不是?”宋援朝开口道,林宇航点起烟认真听着。
“第一点,是原本僵化的体制和产销问题,根据八厂以前的运行模式是计划采购、计划生产和计划销售。”
“没错,是这样的。”林宇航点头道。
“这种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运行,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企业固有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在全国一盘棋,从高处建瓯来对各行各业的产销进行计划分配,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满足行业和地区的产销需求。”
宋援朝如此说道,林宇航认真思索了下微微点头,他虽然不是太明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但宋援朝用简单明了的方式阐述,再结合实际林宇航还是能够理解的。
“这种模式有便利之处,可同样也有它的先天不足。计划产销对于资源调配,市场结构等各方面都具有优势,可当面临自由和开放的市场时,这样的模式就出现问题了。二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已经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既然要改革开放,就必然会打破原本固有的模式。”
“自前年开始,国家对市场的开发逐渐增强,原本的计划产销模式也逐步被开放的市场而取代,虽然从目前来看有限度的计划产销依旧存在,但除去一些有关于民生大计或者重要工矿业企业外,普通企业在这点上已在迎接新的市场模式对原本计划产销的冲击。”
“现在,八厂第一个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八厂在市场的改变开始之初就没意识到这点,依旧抱守残缺用原来的模式来应对。就像是一个明明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而当某天父母让他独立的时候,却依旧想着依靠父母不懂怎么去面对社会独立生存,这怎么能行呢?”
“你说的对,这点我之前隐隐约约也感觉到了,可是感觉归感觉,却没有你说的这么清楚。真不愧是大学生,这水平和我这种丘八就是不一样,来来援朝,我敬你一杯。”林宇航佩服地说道,宋援朝这番话让他心里的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不少,虽然还未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凭这些话就值得他对宋援朝感谢。
“二哥,您这说的什么话,这样不是把我当外人了?再说,大学生又有什么了不起的?相比您这样的战斗英雄,您才更让我值得敬佩!”宋援朝却没有拿酒,反而很认真地反驳林宇航的话。
林宇航哑然失笑,顿时点点头:“对对,二哥说错了,我向你道歉,不过不管怎么样,这酒你必须喝,来!我们干杯!”
说完,林宇航拿着酒杯和宋援朝的酒杯碰了碰,直接仰头一饮而尽。
“二哥你们少喝点,援朝下午还有课呢。”一旁的林燕怕林宇航喝多了,轻声提醒了一句。
林宇航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放下酒杯继续问:“援朝,你刚才说三点,这是第一点,其他两点是什么?”
“第二点是企业的负担问题。”宋援朝放下酒杯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的企业或者说所有企业的负担都很重。其他的暂且不说,就说你们八厂吧,刚才您也说了八厂的在职职工是133人,其中办公室和管理人员接近50人,车间一线职工才80多人。”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500多人的退休职工,也就是说80人干活所创造的产值和利润要养活足足630多人,换算下来一个人要养八个人包括自己在内,这样的企业负担能不重么?”
“是呀,这些日子这些压在肩膀上简直和山一样重。在职职工和退休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支出就要近三万元,还有报销的医药费等等,这些加起来都超过四万了。你知道现在厂子的账面上才多少钱?八万六千一百五十八元四毛四!这些钱还包括我前些日子跑下来的贷款,如果不是这些天我逼着供销科那边收回了部分应收账款,恐怕连这个半数都没了。”
林宇航摇头叹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这个家才清楚这家不是好当的。整个八厂除去生产所需的成本支出,仅仅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工资支出就是一笔惊人的数字,此外还有其他比如医药费等支出,如果无法扭转局面,那么继续下去等到银行里的钱全花完了,别说扭亏为盈了,到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其实相比八厂来说有些大型企业这样的包袱更重。您想想,当年这些企业建立起来的时候都是什么年代,五十年代吧?晚些的也要六十年代初期了。以八厂的历史来说,八厂是1952年建成的,也是那一年正式挂牌的。52年到现在都多少年了?当年初进厂的小伙子都成了退休的老人,再加上近三十年的漫长岁月,期间陆续进厂和退休的职工可不在少数,这一来二去背上这样的包袱也是自然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包袱会越来重。相比建厂时的轻装上阵,现在八厂却不比以前了。就算是同等情况下的效益,在加上这样的包袱前提下,能给厂子留下来的产值和利润又有多少呢?”
宋援朝的话让林宇航一时间无话可说,这笔账很好算,小学生都能算得明白,林宇航如何会不清楚呢?这的确是困扰他的另一个问题,宋援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点了出来。
“那么第三呢?”既然说到这,林宇航索性询问宋援朝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反正都是麻烦,一次性说个彻底。
递了支烟给林宇航,宋援朝自己点上,抽了口道:“第三点很简单,就是产品问题。八厂是中药厂,中药厂生产的都是些什么产品?无非就是药剂之类,这些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基本都在医院和药房,但随着西药的使用范围逐步增加,人们对西药的接受程度更高,中药产品的销路自然不如从前。”
“二哥,我问您个问题,您多久没喝过中药了?”当这句话从宋援朝口中问出时,林宇航苦笑着摇了摇头。
就算自己在春城军区医院养伤的时用的也全部都是西药,中药根本就没用过。在他的记忆中关于中药恐怕也就是咳嗽药水了,除去这个外他还真想不起自己这些年喝过什么中药。
“西药的见效快,使用便利,再加上从医疗角度来看,西药在许多病上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医护人员的培养中,西医也远比中医占很大便宜,一个西医从读书到毕业再到独立看诊,长则最多五六年,短的也不过两三年时间。如果是赤脚医生的话那么这个要求就更低了,在培训班里培训一段时间出来就是医生了。”
“但中医呢?中医可不一样。我们通常想到中医第一印象是什么?年纪大?头发白?甚至留着一大把胡子的老医生?是不是?”
“这话没错,老中医老中医,中医不就都是这样子么?”一旁林燕插话道。
“没错!”宋援朝点头:“中医在人们的固定思维里都是老的好,老的中医才可靠。在实际中同样也是如此,没有多年的经验中医的培养远比西医更难,一个好的中医要成长起来所需要的时间是西医的数倍甚至更多,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西进中退,从而导致中药在使用和需求上远不如西药。”
第262章 困难
林宇航默默抽着烟,思索着宋援朝说的这些关于中西药和中西医的现状问题,这倒是他之前没有考虑到的,而今天宋援朝点醒了他。
“援朝,可是八厂是中药厂啊,如果改变生产药品的类别恐怕很难。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包括厂子里的技术都根本不可能进行短时间的转变。”虽然宋援朝说的有道理,可林宇航也想到了这点,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这话是没错,虽然都是药厂,可中药厂和西药厂是不同的。中药理论和西药就不一样。何况两者的生产流程、工艺和设备完全是两码事,再加上你们也没这个技术,要转变不是说转就能转。”宋援朝这么说,说到这停顿了下,看看林宇航道:“其实中药虽然现在没落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市场的,比如说中药的养生保健功能,慢性疾病功效甚至从价格等各方面来看是强于西药,在一些特定的需求下中药的市场并没有完全被西药所取代。”
“你看看一厂二厂这些中药厂,他们同样也有八厂类似的情况和包袱,可他们现在的整体情况却比你们八厂好多了,而且他们的产品销路受到的影响也不大,效益也不错嘛。”
“这怎么能比?”林宇航顿时摇头:“别说一厂二厂,就连三厂四厂我们也比不了。他们这些厂可是有秘方的,这些秘方都传了上百年了,而且他们的牌子响亮,老百姓也认可,自然销路好。但我们八厂又有什么?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药厂,要秘方没秘方,要老牌子没老牌子,以前计划产销的时候再怎么还是能卖得出去,可现在……”
想到仓库里价值百万堆积如山的库存,林宇航就忍不住摇头叹息,如果八厂和一厂二厂一样拥有百年的秘方和品牌,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是事实,可就算事实也不是决对的因素,那些老品牌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名牌的,至于秘方也是一点点研制出来的,你们既然是中药厂就肯定有自己的技术团队,难道这些年就没在这方面琢磨过?”
“有是有,可却没什么成绩。”对于这点林宇航上任后也去了解过,但八厂所谓的技术人员根本就是混日子的,每天上班不是喝茶就是看报纸。至于在技术方面的突破自六十年代后就彻底停止了,直到现在依旧用的是那些老方子老产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十几年来都是在吃老本。
说句不好听的,整个八厂根本就拿不出什么拳头产品,生产无非也就是一些老三样的中成药、药膏、药剂之类的玩意。
这些产品治治小病还行,许多药效也不显著,许多产品甚至可以归类成既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充其量调理调理的程度。
面对西药的冲击和握有王牌产品的一厂二厂,八厂的日子自然是难过的很,产品打不开销路也是正常的。
“援朝,说了这么多,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问题都摆在面前,但如何解决林宇航却是毫无头绪,他用迫切的目光看着宋援朝,希望能从他嘴中听到实质性的东西。
“很难!”宋援朝没有和林宇航打马虎眼,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见林宇航露出不悦之色,宋援朝笑道:“二哥,我们是自己人,自己人就不说含糊话,既然您问我,我也实话实说,总不能拿那些模棱两可的话来搪塞您吧?”
林宇航的表情变了变,从刚才的不悦变成了惭愧,他点头道:“你说的对,我刚才是求之过急了,关心则乱呀,这么多问题要解决起来的确不容易。可是援朝,你也知道八厂现在的情况,如果八厂继续下去这个厂子会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而且我刚刚接手八厂,要是做不出成绩来难道就这么灰溜溜的离开?实话和你说吧,当初去八厂妈那边就是不同意的,是我坚持要去的,我去那边不是为了什么厂长书记的官位,为的是做点实事!”
“我明白,二哥您别急。”宋援朝对于林宇航没有选择轻松又体面的办公室工作,反而选择了这条看似艰难的道理从心里是很佩服的,这样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却是越来越少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虽然许多人口中常说,做报告时候也一套套地讲得天花乱坠。可真是面临困难的时候,又有几个能迎难而上呢?而林宇航却恰恰是其中之一。
先不说林宇航和自己的关系,仅凭于他这份决心就让宋援朝尊敬。
宋援朝说道:“体制的问题必须面临实际,针对目前市场的开发进行改变,这个是本质,也是厂子未来的方向。再抱着吃大锅饭,等着上级安排,这种情况以后一去不复返了。”
“至于企业包袱的情况,退休职工的情况是无法解决的,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个高度达到国家决策层面的问题,别说你一个小小的厂长兼书记了,哪怕是伯父也对此无能为力。”
“可是退休职工的包袱虽然必须承担,但目前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却是可以着手进行的。人浮于事,吃闲饭的人太多,这点必须尽快改变,二哥您说呢?”
“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这几天已经着手在准备这个事了,除去一些必要的岗位外,其余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岗位到时候全部调整,还有那些光拿工资不干活,或者干不好活的,也会一步步解决,但是援朝,这时间不等人呀,我就担心厂子的情况再这么恶化下去,就算做了这些调整也是无济于事。”林宇航一脸焦虑地说道。
“二哥的话不错,西方有句谚语,一手拿大棒,一手拿胡萝卜。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给个教训再给点甜头的意思。管厂子除了其他问题,关键的问题还是管人,把人管好了,其他问题解决起来就方便许多。可要想管好人,没利益的趋势也是不成的,这些人也不是傻瓜,随手画个饼就嗷嗷叫,没实在的东西做基础谁理你?老百姓可不好糊弄。”
“二哥,援朝说的没错,企业可不是部队,在部队上你可以说一不二,有纪律约束,不用考虑吃喝拉撒,可企业不一样。大家上班都是拿工资要养家糊口的,你没点实际的东西出手时间长了这威信就没了,没了威信你说话还有人听么?这企业不就又回到从前了么?”一旁,林燕忍不住插了一句,话虽然不好听可说的却是实话。
林宇航默默点头,无论是宋援朝还是林燕的提醒都没错,事实也是如此,其实林宇航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别看现在厂子内部他在短时间内整顿了风气,使得整个厂子状态焕然一新,但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一是林宇航的强力手段推行和在部队的带兵经验。
二来,也是因为林宇航在上任后快速解决了职工工资包括退休职工工资和医药费的问题,使得全厂上下对他这个新厂长有所期待。可一旦无法彻底改变厂子的现有问题,这样的情况是持续不了多久的,等到那时候林宇航的先天光环和威望就损失殆尽,一个连职工工资都无法保证的厂长,谁会鸟他?
所以问题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关键就是怎么把厂子搞活起来,只要厂子搞活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对于这个问题,宋援朝还是比较谨慎。
“二哥,具体怎么解决我现在真的不好评价,毕竟对于八厂的情况仅仅只是听你的讲述。厂子内部的情况暂且不说,我觉得现在最关键的还是产品销路问题,而对于中成药这方面我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我打算找时间先去八厂亲自看看,好好转一转再说,您看呢?”
心里虽微有失望,可宋援朝说的也是实话。就和打仗一样,连情报都没侦查清楚,这仗如何能赢?林宇航是带过兵的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那行,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的大事慎重是应该的。不过援朝,你打算什么时候过来?我这边可是急上锅了……”林宇航苦笑着问。
宋援朝想了想道:“这样吧,今天下午我还有课去不了,明天吧,明天上午我直接去八厂和您碰头,到时候带我在厂子里好好转转,摸一摸情况,等情况摸完了我琢磨琢磨尽快给你答复。”
“好!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早上八点我们厂子见!”林宇航趁热打铁直接就把这事给敲定了下来,他如此急迫的样子看得宋援朝和林燕暗暗好笑,可同时也佩服林宇航对事业的认真态度,有这样一个厂领导,何愁八厂没有希望。
午饭吃的时间并不长,一个多小时里他们基本都在谈八厂的事,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怕耽搁宋援朝下午的课,林宇航招呼着大家赶快吃,等吃完后林宇航就告辞离开了饭店赶回厂子去了。
送走林宇航,宋援朝和林燕并肩朝着学校走去,走了几步林燕问宋援朝对八厂的情况究竟有没有把握,她这倒不是担心宋援朝,而是担心林宇航,怕给林宇航太多的希望最后失望,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天她回家先给二哥吹吹风,免得他过于把希望寄托在宋援朝身上,伤了自家人的感情。
“放心吧,你男人别的不敢吹,这种小事还是有几分把握的,至少让八厂生存下去没什么问题,但以后八厂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就得看你二哥的了。”宋援朝成竹在胸笑着回答。
他这么一说倒引起了林燕的极大兴趣,好奇地询问宋援朝究竟有什么招,可这时候宋援朝却笑而不答,他只是告诉林燕在没有实际看过八厂之前,自己的想法仅仅只是想法而已,而且能不能实施,又能不能做到他也没有把握,一切等看完了厂子情况再说也不迟。
第263章 看厂
八厂上班是早上八点,林宇航七点刚过就到单位,早早就在厂门口等着了。
昨天回去后,林宇航一晚没睡好,翻来覆去脑海里都是厂子里的事。
八厂的现状令林宇航焦虑不已,他极为迫切地想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是面的现实林宇航又拿不出什么办法了,如今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宋援朝身上。
“厂长,您在等人?”站在厂门口来回笃步,门卫大爷见林宇航这副样子忍不住探出头来问了一句。
“哦……是呀。”林宇航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今天……是有上级领导要来?”门房大爷试探地问道。
如果是上级领导来视察,作为厂长的林宇航在厂门口等待是很正常的,可奇怪的是按理说上级领导视察不应该提前通知么?至少厂区里拉个横幅弄点彩带再摆点花花草草什么的,再说也没看见副厂长和厂办主任在啊,门房这更没接到通知,难道这位年轻的新厂长出牌不按规矩?
对于林宇航这个新厂子兼书记,八厂上下目前还在熟悉过程中,或者说在观望。
对于林宇航的来历有过传闻,这个年轻的厂长是部队里的战斗英雄,营级干部,获得过个人二等功和集体一等功。
在这个时代,对于战斗英雄的崇拜还是很强烈的,西南边境的战争已持续了不少日子了,在宣传下,老百姓们对于这场战争的讨论和关注不少,同样也对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在内心中有着先天的好感和尊敬。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林宇航在接替八厂职务后在群众中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何况还听说林宇航的家庭背景不凡,虽然天子脚下,老百姓也和其他地方不同,但是有背景的高干子弟在普通人眼里依旧是遥不可及的。
林宇航作为一个战斗英雄,又是高干子弟,主动来到八厂这样的破厂子任职,这种觉悟同样令人佩服。
这些都是林宇航的光环和加分因素,此外林宇航任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也告诉大家他来这不是混日子的,是要干点实事的。
这也是林宇航这些日子大力推行和改变八厂风气的基础,在这个时代的企业职工,固然有着混日子的阿混,可同样也有不少以厂为家,为企业前途担忧心焦的职工们。
林宇航表现出来的这些,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从而主动配合,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原本的风貌。
此外,林宇航跑来的贷款也是一个因素,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解决了医疗报销问题,大家的精神气自然变得不同。可就算这样,八厂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所以大家依旧在拭目以待,看着林宇航这个厂长究竟能不能胜任。
“不是上级领导,是我一个朋友要来。”林宇航回头对大爷说道,想了想又解释道:“我们厂子的产品销路不是不行么,我特意从京师大学请了个人过来看看。”
“京师大学?这可了不得,大专家啊!”门房大爷心里顿时一惊,同时又是一喜。
看来林宇航这个厂长路子粗,背景深厚就是不一样。居然能请到京师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指导,说不定八厂真有救了。
对于大爷的误会,林宇航也不去解释,只是笑着微微点头。
现在的八厂需要士气的鼓舞,需要的是好消息,所以这种误会就让他去误会吧,而且门房大爷一般说是全厂上下消息最灵通的人士,同时也是民间的“小广播”,有些消息从他嘴里说出去有时候效果甚至比林宇航开厂办会宣布还有效。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上班的干部职工们陆续到厂。
当大家都在厂门口看见林宇航站着的时候顿时一头雾水,热情地和新厂长打了招呼,推着自行车或者步行进了厂门,而进门后就从门房大爷那边得知了林宇航在厂门口等待的原因,当知道厂长为了搞活厂子解决问题特意从京师大学请了专家教授时,所有人的心里在惊讶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随之而兴奋起来。
临近八点,林宇航终于看见骑着自行车的宋援朝身影,他连忙上前迎了几步。
“二哥,我没迟到吧?让您久等了。”快到厂门口,跳下自行车,宋援朝推着自行车向前走了几步对林宇航笑问。
“没有没有,来的刚刚好,我也刚到一会儿。”林宇航热情地招呼宋援朝进厂,当他们走进厂门的时候,探出头来的门房大爷还特意招呼了一声,同时把目光落在宋援朝的身上。
在门房大爷看来,这个专家看起来似乎年轻了些,不过气度却不同凡人。怪不得是专家,到底和普通人不一样。
“第一点,是原本僵化的体制和产销问题,根据八厂以前的运行模式是计划采购、计划生产和计划销售。”
“没错,是这样的。”林宇航点头道。
“这种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运行,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企业固有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在全国一盘棋,从高处建瓯来对各行各业的产销进行计划分配,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满足行业和地区的产销需求。”
宋援朝如此说道,林宇航认真思索了下微微点头,他虽然不是太明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但宋援朝用简单明了的方式阐述,再结合实际林宇航还是能够理解的。
“这种模式有便利之处,可同样也有它的先天不足。计划产销对于资源调配,市场结构等各方面都具有优势,可当面临自由和开放的市场时,这样的模式就出现问题了。二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已经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既然要改革开放,就必然会打破原本固有的模式。”
“自前年开始,国家对市场的开发逐渐增强,原本的计划产销模式也逐步被开放的市场而取代,虽然从目前来看有限度的计划产销依旧存在,但除去一些有关于民生大计或者重要工矿业企业外,普通企业在这点上已在迎接新的市场模式对原本计划产销的冲击。”
“现在,八厂第一个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八厂在市场的改变开始之初就没意识到这点,依旧抱守残缺用原来的模式来应对。就像是一个明明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而当某天父母让他独立的时候,却依旧想着依靠父母不懂怎么去面对社会独立生存,这怎么能行呢?”
“你说的对,这点我之前隐隐约约也感觉到了,可是感觉归感觉,却没有你说的这么清楚。真不愧是大学生,这水平和我这种丘八就是不一样,来来援朝,我敬你一杯。”林宇航佩服地说道,宋援朝这番话让他心里的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不少,虽然还未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凭这些话就值得他对宋援朝感谢。
“二哥,您这说的什么话,这样不是把我当外人了?再说,大学生又有什么了不起的?相比您这样的战斗英雄,您才更让我值得敬佩!”宋援朝却没有拿酒,反而很认真地反驳林宇航的话。
林宇航哑然失笑,顿时点点头:“对对,二哥说错了,我向你道歉,不过不管怎么样,这酒你必须喝,来!我们干杯!”
说完,林宇航拿着酒杯和宋援朝的酒杯碰了碰,直接仰头一饮而尽。
“二哥你们少喝点,援朝下午还有课呢。”一旁的林燕怕林宇航喝多了,轻声提醒了一句。
林宇航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放下酒杯继续问:“援朝,你刚才说三点,这是第一点,其他两点是什么?”
“第二点是企业的负担问题。”宋援朝放下酒杯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的企业或者说所有企业的负担都很重。其他的暂且不说,就说你们八厂吧,刚才您也说了八厂的在职职工是133人,其中办公室和管理人员接近50人,车间一线职工才80多人。”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500多人的退休职工,也就是说80人干活所创造的产值和利润要养活足足630多人,换算下来一个人要养八个人包括自己在内,这样的企业负担能不重么?”
“是呀,这些日子这些压在肩膀上简直和山一样重。在职职工和退休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支出就要近三万元,还有报销的医药费等等,这些加起来都超过四万了。你知道现在厂子的账面上才多少钱?八万六千一百五十八元四毛四!这些钱还包括我前些日子跑下来的贷款,如果不是这些天我逼着供销科那边收回了部分应收账款,恐怕连这个半数都没了。”
林宇航摇头叹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这个家才清楚这家不是好当的。整个八厂除去生产所需的成本支出,仅仅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工资支出就是一笔惊人的数字,此外还有其他比如医药费等支出,如果无法扭转局面,那么继续下去等到银行里的钱全花完了,别说扭亏为盈了,到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其实相比八厂来说有些大型企业这样的包袱更重。您想想,当年这些企业建立起来的时候都是什么年代,五十年代吧?晚些的也要六十年代初期了。以八厂的历史来说,八厂是1952年建成的,也是那一年正式挂牌的。52年到现在都多少年了?当年初进厂的小伙子都成了退休的老人,再加上近三十年的漫长岁月,期间陆续进厂和退休的职工可不在少数,这一来二去背上这样的包袱也是自然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包袱会越来重。相比建厂时的轻装上阵,现在八厂却不比以前了。就算是同等情况下的效益,在加上这样的包袱前提下,能给厂子留下来的产值和利润又有多少呢?”
宋援朝的话让林宇航一时间无话可说,这笔账很好算,小学生都能算得明白,林宇航如何会不清楚呢?这的确是困扰他的另一个问题,宋援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点了出来。
“那么第三呢?”既然说到这,林宇航索性询问宋援朝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反正都是麻烦,一次性说个彻底。
递了支烟给林宇航,宋援朝自己点上,抽了口道:“第三点很简单,就是产品问题。八厂是中药厂,中药厂生产的都是些什么产品?无非就是药剂之类,这些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基本都在医院和药房,但随着西药的使用范围逐步增加,人们对西药的接受程度更高,中药产品的销路自然不如从前。”
“二哥,我问您个问题,您多久没喝过中药了?”当这句话从宋援朝口中问出时,林宇航苦笑着摇了摇头。
就算自己在春城军区医院养伤的时用的也全部都是西药,中药根本就没用过。在他的记忆中关于中药恐怕也就是咳嗽药水了,除去这个外他还真想不起自己这些年喝过什么中药。
“西药的见效快,使用便利,再加上从医疗角度来看,西药在许多病上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医护人员的培养中,西医也远比中医占很大便宜,一个西医从读书到毕业再到独立看诊,长则最多五六年,短的也不过两三年时间。如果是赤脚医生的话那么这个要求就更低了,在培训班里培训一段时间出来就是医生了。”
“但中医呢?中医可不一样。我们通常想到中医第一印象是什么?年纪大?头发白?甚至留着一大把胡子的老医生?是不是?”
“这话没错,老中医老中医,中医不就都是这样子么?”一旁林燕插话道。
“没错!”宋援朝点头:“中医在人们的固定思维里都是老的好,老的中医才可靠。在实际中同样也是如此,没有多年的经验中医的培养远比西医更难,一个好的中医要成长起来所需要的时间是西医的数倍甚至更多,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西进中退,从而导致中药在使用和需求上远不如西药。”
第262章 困难
林宇航默默抽着烟,思索着宋援朝说的这些关于中西药和中西医的现状问题,这倒是他之前没有考虑到的,而今天宋援朝点醒了他。
“援朝,可是八厂是中药厂啊,如果改变生产药品的类别恐怕很难。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包括厂子里的技术都根本不可能进行短时间的转变。”虽然宋援朝说的有道理,可林宇航也想到了这点,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这话是没错,虽然都是药厂,可中药厂和西药厂是不同的。中药理论和西药就不一样。何况两者的生产流程、工艺和设备完全是两码事,再加上你们也没这个技术,要转变不是说转就能转。”宋援朝这么说,说到这停顿了下,看看林宇航道:“其实中药虽然现在没落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市场的,比如说中药的养生保健功能,慢性疾病功效甚至从价格等各方面来看是强于西药,在一些特定的需求下中药的市场并没有完全被西药所取代。”
“你看看一厂二厂这些中药厂,他们同样也有八厂类似的情况和包袱,可他们现在的整体情况却比你们八厂好多了,而且他们的产品销路受到的影响也不大,效益也不错嘛。”
“这怎么能比?”林宇航顿时摇头:“别说一厂二厂,就连三厂四厂我们也比不了。他们这些厂可是有秘方的,这些秘方都传了上百年了,而且他们的牌子响亮,老百姓也认可,自然销路好。但我们八厂又有什么?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药厂,要秘方没秘方,要老牌子没老牌子,以前计划产销的时候再怎么还是能卖得出去,可现在……”
想到仓库里价值百万堆积如山的库存,林宇航就忍不住摇头叹息,如果八厂和一厂二厂一样拥有百年的秘方和品牌,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是事实,可就算事实也不是决对的因素,那些老品牌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名牌的,至于秘方也是一点点研制出来的,你们既然是中药厂就肯定有自己的技术团队,难道这些年就没在这方面琢磨过?”
“有是有,可却没什么成绩。”对于这点林宇航上任后也去了解过,但八厂所谓的技术人员根本就是混日子的,每天上班不是喝茶就是看报纸。至于在技术方面的突破自六十年代后就彻底停止了,直到现在依旧用的是那些老方子老产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十几年来都是在吃老本。
说句不好听的,整个八厂根本就拿不出什么拳头产品,生产无非也就是一些老三样的中成药、药膏、药剂之类的玩意。
这些产品治治小病还行,许多药效也不显著,许多产品甚至可以归类成既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充其量调理调理的程度。
面对西药的冲击和握有王牌产品的一厂二厂,八厂的日子自然是难过的很,产品打不开销路也是正常的。
“援朝,说了这么多,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问题都摆在面前,但如何解决林宇航却是毫无头绪,他用迫切的目光看着宋援朝,希望能从他嘴中听到实质性的东西。
“很难!”宋援朝没有和林宇航打马虎眼,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见林宇航露出不悦之色,宋援朝笑道:“二哥,我们是自己人,自己人就不说含糊话,既然您问我,我也实话实说,总不能拿那些模棱两可的话来搪塞您吧?”
林宇航的表情变了变,从刚才的不悦变成了惭愧,他点头道:“你说的对,我刚才是求之过急了,关心则乱呀,这么多问题要解决起来的确不容易。可是援朝,你也知道八厂现在的情况,如果八厂继续下去这个厂子会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而且我刚刚接手八厂,要是做不出成绩来难道就这么灰溜溜的离开?实话和你说吧,当初去八厂妈那边就是不同意的,是我坚持要去的,我去那边不是为了什么厂长书记的官位,为的是做点实事!”
“我明白,二哥您别急。”宋援朝对于林宇航没有选择轻松又体面的办公室工作,反而选择了这条看似艰难的道理从心里是很佩服的,这样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却是越来越少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虽然许多人口中常说,做报告时候也一套套地讲得天花乱坠。可真是面临困难的时候,又有几个能迎难而上呢?而林宇航却恰恰是其中之一。
先不说林宇航和自己的关系,仅凭于他这份决心就让宋援朝尊敬。
宋援朝说道:“体制的问题必须面临实际,针对目前市场的开发进行改变,这个是本质,也是厂子未来的方向。再抱着吃大锅饭,等着上级安排,这种情况以后一去不复返了。”
“至于企业包袱的情况,退休职工的情况是无法解决的,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个高度达到国家决策层面的问题,别说你一个小小的厂长兼书记了,哪怕是伯父也对此无能为力。”
“可是退休职工的包袱虽然必须承担,但目前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却是可以着手进行的。人浮于事,吃闲饭的人太多,这点必须尽快改变,二哥您说呢?”
“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这几天已经着手在准备这个事了,除去一些必要的岗位外,其余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岗位到时候全部调整,还有那些光拿工资不干活,或者干不好活的,也会一步步解决,但是援朝,这时间不等人呀,我就担心厂子的情况再这么恶化下去,就算做了这些调整也是无济于事。”林宇航一脸焦虑地说道。
“二哥的话不错,西方有句谚语,一手拿大棒,一手拿胡萝卜。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给个教训再给点甜头的意思。管厂子除了其他问题,关键的问题还是管人,把人管好了,其他问题解决起来就方便许多。可要想管好人,没利益的趋势也是不成的,这些人也不是傻瓜,随手画个饼就嗷嗷叫,没实在的东西做基础谁理你?老百姓可不好糊弄。”
“二哥,援朝说的没错,企业可不是部队,在部队上你可以说一不二,有纪律约束,不用考虑吃喝拉撒,可企业不一样。大家上班都是拿工资要养家糊口的,你没点实际的东西出手时间长了这威信就没了,没了威信你说话还有人听么?这企业不就又回到从前了么?”一旁,林燕忍不住插了一句,话虽然不好听可说的却是实话。
林宇航默默点头,无论是宋援朝还是林燕的提醒都没错,事实也是如此,其实林宇航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别看现在厂子内部他在短时间内整顿了风气,使得整个厂子状态焕然一新,但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一是林宇航的强力手段推行和在部队的带兵经验。
二来,也是因为林宇航在上任后快速解决了职工工资包括退休职工工资和医药费的问题,使得全厂上下对他这个新厂长有所期待。可一旦无法彻底改变厂子的现有问题,这样的情况是持续不了多久的,等到那时候林宇航的先天光环和威望就损失殆尽,一个连职工工资都无法保证的厂长,谁会鸟他?
所以问题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关键就是怎么把厂子搞活起来,只要厂子搞活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对于这个问题,宋援朝还是比较谨慎。
“二哥,具体怎么解决我现在真的不好评价,毕竟对于八厂的情况仅仅只是听你的讲述。厂子内部的情况暂且不说,我觉得现在最关键的还是产品销路问题,而对于中成药这方面我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我打算找时间先去八厂亲自看看,好好转一转再说,您看呢?”
心里虽微有失望,可宋援朝说的也是实话。就和打仗一样,连情报都没侦查清楚,这仗如何能赢?林宇航是带过兵的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那行,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的大事慎重是应该的。不过援朝,你打算什么时候过来?我这边可是急上锅了……”林宇航苦笑着问。
宋援朝想了想道:“这样吧,今天下午我还有课去不了,明天吧,明天上午我直接去八厂和您碰头,到时候带我在厂子里好好转转,摸一摸情况,等情况摸完了我琢磨琢磨尽快给你答复。”
“好!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早上八点我们厂子见!”林宇航趁热打铁直接就把这事给敲定了下来,他如此急迫的样子看得宋援朝和林燕暗暗好笑,可同时也佩服林宇航对事业的认真态度,有这样一个厂领导,何愁八厂没有希望。
午饭吃的时间并不长,一个多小时里他们基本都在谈八厂的事,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怕耽搁宋援朝下午的课,林宇航招呼着大家赶快吃,等吃完后林宇航就告辞离开了饭店赶回厂子去了。
送走林宇航,宋援朝和林燕并肩朝着学校走去,走了几步林燕问宋援朝对八厂的情况究竟有没有把握,她这倒不是担心宋援朝,而是担心林宇航,怕给林宇航太多的希望最后失望,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天她回家先给二哥吹吹风,免得他过于把希望寄托在宋援朝身上,伤了自家人的感情。
“放心吧,你男人别的不敢吹,这种小事还是有几分把握的,至少让八厂生存下去没什么问题,但以后八厂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就得看你二哥的了。”宋援朝成竹在胸笑着回答。
他这么一说倒引起了林燕的极大兴趣,好奇地询问宋援朝究竟有什么招,可这时候宋援朝却笑而不答,他只是告诉林燕在没有实际看过八厂之前,自己的想法仅仅只是想法而已,而且能不能实施,又能不能做到他也没有把握,一切等看完了厂子情况再说也不迟。
第263章 看厂
八厂上班是早上八点,林宇航七点刚过就到单位,早早就在厂门口等着了。
昨天回去后,林宇航一晚没睡好,翻来覆去脑海里都是厂子里的事。
八厂的现状令林宇航焦虑不已,他极为迫切地想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是面的现实林宇航又拿不出什么办法了,如今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宋援朝身上。
“厂长,您在等人?”站在厂门口来回笃步,门卫大爷见林宇航这副样子忍不住探出头来问了一句。
“哦……是呀。”林宇航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今天……是有上级领导要来?”门房大爷试探地问道。
如果是上级领导来视察,作为厂长的林宇航在厂门口等待是很正常的,可奇怪的是按理说上级领导视察不应该提前通知么?至少厂区里拉个横幅弄点彩带再摆点花花草草什么的,再说也没看见副厂长和厂办主任在啊,门房这更没接到通知,难道这位年轻的新厂长出牌不按规矩?
对于林宇航这个新厂子兼书记,八厂上下目前还在熟悉过程中,或者说在观望。
对于林宇航的来历有过传闻,这个年轻的厂长是部队里的战斗英雄,营级干部,获得过个人二等功和集体一等功。
在这个时代,对于战斗英雄的崇拜还是很强烈的,西南边境的战争已持续了不少日子了,在宣传下,老百姓们对于这场战争的讨论和关注不少,同样也对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在内心中有着先天的好感和尊敬。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林宇航在接替八厂职务后在群众中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何况还听说林宇航的家庭背景不凡,虽然天子脚下,老百姓也和其他地方不同,但是有背景的高干子弟在普通人眼里依旧是遥不可及的。
林宇航作为一个战斗英雄,又是高干子弟,主动来到八厂这样的破厂子任职,这种觉悟同样令人佩服。
这些都是林宇航的光环和加分因素,此外林宇航任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也告诉大家他来这不是混日子的,是要干点实事的。
这也是林宇航这些日子大力推行和改变八厂风气的基础,在这个时代的企业职工,固然有着混日子的阿混,可同样也有不少以厂为家,为企业前途担忧心焦的职工们。
林宇航表现出来的这些,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从而主动配合,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原本的风貌。
此外,林宇航跑来的贷款也是一个因素,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解决了医疗报销问题,大家的精神气自然变得不同。可就算这样,八厂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所以大家依旧在拭目以待,看着林宇航这个厂长究竟能不能胜任。
“不是上级领导,是我一个朋友要来。”林宇航回头对大爷说道,想了想又解释道:“我们厂子的产品销路不是不行么,我特意从京师大学请了个人过来看看。”
“京师大学?这可了不得,大专家啊!”门房大爷心里顿时一惊,同时又是一喜。
看来林宇航这个厂长路子粗,背景深厚就是不一样。居然能请到京师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指导,说不定八厂真有救了。
对于大爷的误会,林宇航也不去解释,只是笑着微微点头。
现在的八厂需要士气的鼓舞,需要的是好消息,所以这种误会就让他去误会吧,而且门房大爷一般说是全厂上下消息最灵通的人士,同时也是民间的“小广播”,有些消息从他嘴里说出去有时候效果甚至比林宇航开厂办会宣布还有效。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上班的干部职工们陆续到厂。
当大家都在厂门口看见林宇航站着的时候顿时一头雾水,热情地和新厂长打了招呼,推着自行车或者步行进了厂门,而进门后就从门房大爷那边得知了林宇航在厂门口等待的原因,当知道厂长为了搞活厂子解决问题特意从京师大学请了专家教授时,所有人的心里在惊讶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随之而兴奋起来。
临近八点,林宇航终于看见骑着自行车的宋援朝身影,他连忙上前迎了几步。
“二哥,我没迟到吧?让您久等了。”快到厂门口,跳下自行车,宋援朝推着自行车向前走了几步对林宇航笑问。
“没有没有,来的刚刚好,我也刚到一会儿。”林宇航热情地招呼宋援朝进厂,当他们走进厂门的时候,探出头来的门房大爷还特意招呼了一声,同时把目光落在宋援朝的身上。
在门房大爷看来,这个专家看起来似乎年轻了些,不过气度却不同凡人。怪不得是专家,到底和普通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