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次在御前伺候, 和以往当侍读时相比, 萧景曜明显察觉到,关注自己,或者说,监视自己的人变多了。
  对此,萧景曜早有心理准备。
  侍读说白了不过就是替正宁帝念念书解解闷,读的书都是正宁帝想听的,没有任何机密的东西。
  现在萧景曜成了中书舍人, 接触到的机密文件变多,还能替正宁帝将奏折分类。这就意味着正宁帝要批阅的奏折, 萧景曜要提前看完一遍,再进行分类。
  这个位置如此重要,正宁帝肯定会派人盯着。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萧景曜很清楚。
  萧景曜认认真真地分着奏折,将那些暗中投来的目光抛在一边。都说君子坦荡荡,萧景曜不脸大自称君子,但他捋了一遍自己现在情况,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简直干净到不行,不结党不营私,在翰林院也就和同一屋的翰林们交情好一些。那些翰林,一门心思养老,全都是咸鱼,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朋党之争。
  除了顾将军府、承恩公府和公孙府之外,萧景曜在京中,并没有第四家交情匪浅的人家。
  承恩公府都是萧元青的锅,不能算到萧景曜头上。
  再一捋,公孙家,帝师之家,地位超然。承恩公府,两代后族,同样地位超然,却只剩窦平旌一人支撑门楣。虽然是太子母族,但夺嫡之事,大家都默契的把承恩公府排除在外了。并不是什么关系麻烦的地方。顾将军府就更不用说,回京后专注养老,同样关系简单。
  这么一看,萧景曜身边的关系简直干净到不行。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夺嫡站队的心思,认认真真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别说正宁帝派人盯着他,就算正宁帝在他身上装个二十四小时摄像头,萧景曜都没有再怕的。
  反正我又没干过犯忌讳的事!
  萧景曜淡定地将奏折分好类,看着堆成好几座小山的奏折,深感当皇帝也不容易。
  大齐疆域辽阔,各地官员送来的折子中,除了一部分问安的废话折子之外,其他的折子,好事少,坏事多。
  这边旱那边涝,哪里有了匪患,刚刚平息,哪里山体滑坡,死了多少人,哪里贪官作祟,引发民乱……
  萧景曜一边看一边整理,分类迅速极快,内心却一片惊涛骇浪。
  大齐现在看似蒸蒸日上,实际上问题也一大堆,还都是不得不处理的紧急政务。
  比如鲁州爆发民乱之事,就是钦差的加急密报,说是赈灾粮被人贪一一大半,朝中下拨一百万石粮食,到了鲁州,剩下的不到一半。鲁州官员再盘剥一层,开仓赈粮,百姓们连稀粥都喝不上,说是放粮赈灾,实际上一碗粥里只有几粒米,饿死无数,引发民乱。请陛下彻查鲁州赈灾粮被贪一事。
  萧景曜心下一跳,这种级别的贪污案,必然是从上到下层层盘剥,过一道手被盘掉一层,落到百姓头上,怕是连一半都没有。
  不然也不可能会饿死那么多百姓。
  大齐百姓和华夏历朝历代的百姓一样,忍耐度极高。但凡还有一点点活路,都不至于爆发民乱。
  也不知道朝中到底有哪些人动了手。如此缺德,该让他们也饿死,这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灾民的绝望。
  萧景曜的嘴唇几乎抿成一条线,将鲁州赈灾粮被贪污一事的奏折放在了要紧事那堆奏折中的最上面,等待正宁帝处理。
  果不其然,正宁帝看完钦差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后,怒火滔天,差点把桌子给掀了,气愤地一脚踹翻椅子,愤怒地在殿中来回走动,最终越想越气,取下挂在墙上的宝剑,铮的一声,宝剑出鞘,全身都被怒火包围着的正宁帝狠狠拔出剑,对着桌子连砍了十来下,硬生生将桌子大卸八块,嘴里不停大骂,“贪贪贪!朕杀的贪官污吏还不够吗?大灾之下,民不聊生,百姓易子而食,这等畜生竟然还贪百姓的救命粮!朕要诛他们九族!”
  殿中已经跪了一大群人。萧景曜还是第一次看到正宁帝发怒,帝王执掌天下人的生杀大权,真真切切地向萧景曜展示了一番什么叫做,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摆驾政事堂!”
  政事堂是六部阁老和皇帝在宫中议事的地方,鲁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正宁帝当然要和阁老们商议。
  萧景曜跟在正宁帝身后,感受到正宁帝还未消去的怒火,略微低了低头。
  自上而下的贪腐大案,不知道这次朝中有多少插了手。按照正宁帝以往对贪官污吏的整治手段,估计这次又要杀个人头滚滚,菜市场上空都是血腥味。
  到了政事堂之后,萧景曜更是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他现在就是个中书舍人,只干活不张嘴,正宁帝满腔怒火还未发作,萧景曜的存在感不需要太强。
  但萧景曜那张脸,天生自带聚光灯效果。他又长高了一点,一身青色官袍更衬得他跟一株翠竹似的,清雅又贵气。阁老们一眼就看到了萧景曜,眼神闪了闪,赶紧向正宁帝行礼。萧景曜被正宁帝提拔为中书舍人一事,他们昨天就收到消息了,心里还挺期待近距离看看萧景曜这个天才状元,看看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处理政事的方法是否有一代名相的潜质。
  阁老们原本是想暗中观察萧景曜一番的,但他们和正宁帝共事多年,正宁帝有没有动怒,他们还是看得出来的。眼下正宁帝的怒火……大家心中都是一跳,又有哪个地方出大事了?
  正宁帝也不废话,稍一抬手示意阁老们站起来,将手中的奏折往桌上狠狠一拍,“你们自己看!”
  李首辅拿过奏折,打开一看,眼皮就是一跳,将折子递给了胡阁老。
  赈灾粮由朝臣商议下拨多少后,便下令鲁州开仓放粮。
  结果赈灾粮少了一半?
  胡阁老拍桌大怒,“陛下,臣请陛下彻查赈灾粮一事,将这帮朝中蠹虫清理干净!”
  胡阁老辛辛苦苦算好国库每一份钱粮,一分都不让正宁帝多花。知道鲁州灾情后,胡阁老爽快点头同意放粮。结果这笔给百姓的救命粮,竟然没落到百姓手里!
  胡阁老出离愤怒了,“贪官可恨,该杀!”
  李首辅几人同样开口道:“请陛下彻查。”
  这次赈灾粮,鲁州州府粮仓有五十万石粮食,正宁帝又下旨,让鲁州隔壁的秦州调粮食五十万石支援秦州赈灾,这才凑了一百万石粮食。
  萧景曜火速在心里做了道数学题,一石120斤,100万石粮食就是一亿两千万斤粮食,鲁州灾民总共300万人,平摊到每人头上,就是每人40斤。当然,还要算上路上的粮食损耗,每人平摊到的粮食肯定没有这个数。但就算路上损耗了一半,每人也能有20多斤的口粮,鲁州本地的粮仓,可不需要押运,自然也不会有损耗。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施粥棚中,一碗粥中只有几粒米的情况。
  这帮人,真是贪得无厌。
  萧景曜眼中厌恶之色一闪,只觉得鲁州和秦州估计都有猫腻。
  钦差查到了鲁州灾民无粮可吃,饿死灾民无数,怕是鲁州和秦州两州的粮仓都出了问题。
  阁老们自然也看出来了这一点,当即说道:“陛下,依臣所见,当务之急,还得另派督查御史过去赈灾。一明一暗,明面上赈灾,暗地里查明到底有哪些人伸了手,再将他们抄家查办,给老百姓一个公道。”
  李首辅说着,又补充了一句,“这次负责赈灾的督查御史,必定要公正廉明,且悍不畏死。”
  想也知道,鲁州赈灾粮被贪污一事案发,前去彻查的钦差肯定会遭遇各种意外。
  话说现在这位给陛下派送加急密报的钦差,还安全吗?
  阁老们看着桌子上的密报,深深叹了口气。
  胡阁老这会儿也冷静了下来,喝了杯茶降降火气,“房子良是个能吏,以他的本事,既然将密报送了出来,应当将鲁州那帮蝇营狗苟之辈给稳住了。”
  也不知道他掌握了多少证据。不过以这封密报来看,房子良应当只是看到了赈灾粮被贪,还没查明真相,也不知道都有哪些人动了手脚。
  正宁帝面上的怒火全都消失不见,冷静地听着阁老们的讨论,又冷静地端过手边的茶杯,喝了口茶,将茶杯放下时,一点声音都没发出,看起来平静极了。
  萧景曜却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正宁帝现在不见了怒火,就像一只原本躁动不安的猛兽,突然冷静蛰伏了下来,平静的表面下,是沸腾的岩浆。不出手则矣,一出手必定要见血。
  正宁帝闭了闭眼,食指不轻不重地敲着桌面,每一声都仿佛直接敲在人的心上,让人不自觉感到心下发寒。
  “朕记得,鲁州总兵马积善,秦州总兵贺启光,都曾在边疆任过将领?”
  萧景曜心头一跳。
  李首辅掌管吏部,官员铨选考评全由吏部主管,自然对大齐各个官员的资历一清二楚。
  见正宁帝如此问,李首辅当即点头道:“陛下圣明。马积善在先帝二十五年从边疆调至平州,后来三升三降,一路沉浮,五年前任鲁州总兵。贺启光是陛下登基第一年的武状元,也去了边疆,在顾将军手下历练了五年后,回到青州,后擢升秦州总兵一职。”
  萧景曜大概算了算,这两总兵一老年一中年,前者仕途不畅,后者比起前者来,堪称官运通途。一州总兵之位,和知州平起平坐,又有兵权,自然是一地大员。
  不过正宁帝突然提到这两个州的总兵,又提到他们都在边疆任过将领……
  萧景曜眼皮子跳了跳,有种不太美妙的预感。
  正宁帝还在皱着眉头敲桌子,“顾希宁断了一臂,顾希维太过年轻,莫非要明晟亲自去?”
  李首辅脸皮也是一阵抽搐,摸了摸自己的良心,决定帮顾明晟一回,认真问正宁帝:“陛下可是有意派顾家人去平乱?”
  萧景曜心中一沉。这种立功的好机会,换个人肯定兴高采烈去了。问题是顾明晟的功劳已经足够多了,不管是他,还是顾希宁和顾希维两兄弟,都不想再在武将兵权这方面引起正宁帝的忌讳。
  正宁帝现在看着倒是对顾明晟信任有加。但君心难测,三人成虎,顾明晟威望太大,日后正宁帝真的不会猜忌他吗?
  萧景曜的心也提了起来。但萧景曜十分稳得住,心中焦急,面上还是一派沉稳,仿佛没听到正宁帝和阁老们的谈话似的,一脸平静地站在原地,谁都不能从他的脸上看出任何情绪。
  李首辅用余光瞟了一眼萧景曜,心中暗暗点头。如此年纪就能这般沉稳,未来可期。
  正宁帝听李首辅这般问,也没瞒着自己的念头,“那帮东西既然能干出这等畜生不如之事,想来也不会顾忌任何人的性命。前去查案的钦差必然有性命之忧,钦差手中没兵符,动不了军队,文官武将互相看不过眼,文官们若是无诏,根本指挥不动那帮总兵。马积善和贺启光既然都曾在边疆任过将领,顾家人过去,应当能指挥得动他们。”
  萧景曜头上飘过六个点,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正宁帝是太相信顾将军,还是该说在正宁帝心中,顾将军的威望可能比大家想象中的还高。
  听听正宁帝说的是什么话?朝廷钦差指挥不动地方总兵,顾明晟可以。
  真是卧了个大槽,顾明晟要是在这里,听了这话能当场给正宁帝跪下。
  还连声请罪都没办法说。
  李首辅的脸色也有一瞬间的复杂,无奈道:“陛下,顾将军定然愿为陛下效命,但顾将军征战多年,好不容易能休息几天,朝中人才济济,陛下也该给别人为陛下效命的机会。顾将军才回京多久,拉磨的驴也该歇一歇啦。”
  顾阁老同样点头附和,一脸严肃,“李首辅言之有理,文官中人才济济,钦差多由文官担任,就不劳烦顾将军了。”
  正宁帝只当他们是在为文官们争取利益,当即无奈道:“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朕的臂膀。如今战事平息,文官们展示才华的机会多得是,你们别总盯着顾将军。”
  李首辅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似是被陛下敲打了后有些郁闷,而后一脸正气道:“陛下,臣并非是同顾将军做文武意气之争。只是顾将军领兵多年,在军中威望甚高,陛下若继续让他去鲁州和秦州带兵,未免对他太过厚爱。过犹不及啊,陛下!”
  正宁帝无奈地看了李首辅一眼,终于妥协,“朕先前也答应过明晟,让他在家好好养身体,确实不应让他再过劳累。你们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便举荐给朕,必定要将贪污之事查明清楚。一个人都不能放过!”
  李首辅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对着正宁帝提议道:“陛下看,派许季陵去鲁州,如何?”
  “御史台许季陵?”正宁帝沉吟片刻,点头道,“那便依李卿所言,让他去鲁州查明真相,也让朕的耳根子清净几日。”
  许季陵,大齐著名喷子。上喷皇帝下骂贪官,每天早朝必要参人。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被他参过。
  包括正宁帝。
  甚至正宁帝更惨,被许季陵盯着劝谏。隔三差五来一回,正宁帝再好的脾气也吃不消。
  眼下李首辅说要让许季陵去鲁州,正宁帝也松了口气。
  萧景曜同样松了口气,还好正宁帝没让顾将军去处理这事儿。到时候顾将军要真是无兵符就指挥动了那两位总兵,那可真是岌岌可危。
  至于头铁的许季陵……倒也不必担心他因为太过头铁而被贪官干掉。萧景曜背过官员们的姻亲关系,许季陵出身很不错,是南平侯府的次子,从小就是个毒舌,一口毒牙满嘴毒汁,骂哭无数个小伙伴,被亲爹从小打到大。
  可能是因为太过毒舌,没什么朋友。许季陵从小就能沉下心来看书,在念书上很是有些天分,顺顺利利中了进士,然后一头奔进他理想中的部门——御史台。
  从此在御史台骂了个爽,彻底放飞自我,一点都不浪费自己的天赋。南平侯都被他参过好几本,父子俩当朝对骂,成为京城一桩笑谈。
  真是哄堂大孝。
  萧景曜发现,京城中的带孝子,还是有那么几个的。
  至于为什么许季陵头这么铁,对着正宁帝也不改毒舌本色。那当然是因为他本身背景够硬。南平侯的侯爵在正宁帝眼里当然不算什么,但南平侯夫人是正宁帝的异母姐姐,永安公主。
  正宁帝这人本就重亲情,永安公主未下降之前,和正宁帝感情十分不错。当年夺嫡之时,永安公主给了正宁帝不小的支持。所以许季陵头铁地喷正宁帝,正宁帝也没同他计较。
  毕竟许季陵也算是正宁帝的外甥,晚辈闹腾,长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御史台的御史们没少给正宁帝找事,不是许季陵,也有别的御史喷正宁帝。
  只能说,头铁的人,还是有点能耐的。要么自己很牛逼,要么家里很牛逼,不然早就被人给打死了,根本活不到现在。
  正宁帝见了许季陵也心烦,李首辅让许季陵去查真相,正宁帝顺势就点了头。朕的耳根子总算能清净几天了!
  许季陵的安危也不必担心。南平侯同样是以军功封侯,是除了顾明晟之外,武将中威望最高之人。
  其实仔细算起来,南平侯因为有永安公主这位妻子,地位隐隐要比顾明晟高。只是顾明晟横扫胡人,为大齐边疆百姓争取了十多年和平日子,战绩稳压南平侯一头,这才让靠拳头说话的武将们彻底服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