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节
宁王却已脸色铁青,喝斥那几个帮宋桃砸匣钵的衙役:“你们快点!”
还有十几个匣钵没开。
如果没一个是完好的,岂不是证明之前宋桃是在栽赃诬陷宋积云的。
他这个支持宋桃打官司的人也得落个“识人不清”的污名。
他看向宋桃的目光有些阴森。
“是宋积云害我!”宋桃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厉声道,却朝一旁放着的釉料扑过去,“只有釉料出了问题,瓷胚才可能全都裂开。”
宋积云一愣。
还真是这样。
难道有人动了宋桃的釉料?
宋积云思绪飞转,虽没有答案,却需要把眼前的局面应付过去,不能让宋桃泼她的脏水。
“宋三小姐,”她称呼宋桃,“这里虽说是琉璃厂的大门口,可也是三司设立的大堂,你说话是要负责任的。你说是我害你,你要拿出证据来。不然我可要请三司的诸位大人做主,告你个诽谤了!”
宋桃扑向釉料的身形一僵。
当初为了避嫌,也为了不惹出什么不平之事来,他们的釉料也好,烧炉的木柴也好,都是由造办处准备,然后堆放在一块儿,由她们自己随机挑选的。
她此时指责釉料出了问题,岂不是在指责造办处的官员失职?
这都是小事,要紧的是,她釉料怎么会出问题?
宋桃想到她做的那些事,顾不得那些许,慌慌张张地揭开了放着残余釉料的陶罐。
很多釉料都是草木灰加上各式各样的矿石研磨成粉的,乍眼看去,全是些深深浅浅的草木色,根本分辨不出来各是什么釉料。
她伸出食指从陶罐里粘了些釉料,放到嘴里尝了尝。
宋桃尝到了陌生的味道。
真的是有人动了她的釉料!
“这釉料被人动了手脚!”她大喊道,视线求助般投向了宁王。
宁王眉头皱得更厉害了。
元允中却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他一身藏青色素面细布道袍,更衬映得面如冠玉,气度雍容,举止翩然。
“宋三小姐说你的釉料被人动了手脚。”他声线清越,声音平缓,却莫名能让站在他周边一丈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三司的官员立刻向他望去,纷纷和他打着招呼:“元大人来了!”
“内侄过来了!”
“世兄过来了!”
元允中一一和众人见礼。
琉璃厂前变成了认亲之所。
后面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的人一面往前挤着,一面高喊:“前面看热闹的兄弟们不要说话了,听这位新来的大人说。我刚才可听了半个耳朵,这位新来的大人在问话呢!”
很多人附和道:“是啊,是啊!让我们后面的人也听听都说了些什么!”
“那你们别挤啊!”
七嘴八舌间,元允中和众人寒暄完,却看也没看宁王一眼,继续问宋桃:“你说的你的釉料被人动了手脚,证据可是你手中的陶罐?”
宋桃下意识地把陶罐往怀里带了带,嘴角翕翕,半晌没有出声。
看热闹的人群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
元允中又问了一句。
这下子大部分看热闹的人都能听得见了,再后面听不见的,也有一字一句的转述。
宋桃目光游离,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元允中面色瞬间变得肃然,他朝着三司的几位主审官拱了拱手,道:“既然这样宋三小姐没办法说得清楚,是不是可以断定刚才这位宋三小姐所言并非事实,而是情绪激动之下的的失言。”
三司的几位主审官互相看了一眼。
元允中,在做讼师的事情。
读书人可是很看不上讼师的。
可见京城的传闻一点不假,这位元公子和这位宋家窑厂的宋氏有鸳鸯之誓。
刑部的主审官轻咳一声,道:“宋三小姐,你可有异议?”
宋桃一下子慌了神。
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是正确的,但趋利避害的本能告诉她,这是句非常要命的话,她不由再次朝宁王求助般地望去。
元允中看了笑道:“你这是想让宁王给你拿主意吗?也是,你一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姑娘家,让你告御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拿证据,也太为难你了。”
他说完,望向了宁王。
宁王的脸色更难看了。
宋桃却听出来了,元允中这是要把她的所作所为扣到宁王头上去,让大家觉得她不过是宁王的傀儡。
她刹那间心动了。
可当她看到宁王向她投来如刀锋般锐利的目光时,她立马怂了,不敢再胡乱思想,忙道:“不,不是。”
要不要告诉众人说她的釉料不对劲呢?
这念头在她的脑海里转了一圈,她立刻有了决定。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她出了事,不是还有宁王吗?
宁王要她告宋积云,就是为了对付元允中。只要宁王还需要她,她就能逃脱。
至于以后的事,她既然能用烧瓷的手艺打动宁王,宁王为了继续走私,肯定会保下她的。
大不了就是给他做白工。
宋桃咬了咬牙,道:“我手里的这罐釉料是我之前用的,它的确有问题。”
造办处也好,督陶官万晓泉也好,他们在三司眼里自然是行家里手,可在他们这些世代烧瓷人眼里,就是个连烧瓷到底有几道工序都未必能真正说得清楚的门外汉。
她相信造办处和万公公都不可能真正判定她陶罐里的釉料有什么不同之处。
宋桃的心渐渐定下来,眼眸也变得坚定起来。
她大声道:“肯定是有人换了我的釉料。”
第347章
宋积云相信宋桃的话。
她也是烧瓷的行家里手,一看就知道是釉料出了问题。
她朝元允中望去。
元允中正似笑非笑地问宁王:“王爷也这么想吗?”
宁王眸光阴沉,如有翻滚乌云,嘴唇紧抿地盯着他,没有说话。
三司的官员不由偷偷交换着眼神。
都听说过宁王和元允中罅隙,没想到元允中这么猛,直接就和宁王对着干了起来。
几位年长的官员面色微凝。
觉得元允中没必要去惹宁王,宁王不管怎么也是皇上的族兄弟,还有宗法家训在那里,就算皇上现在是偏袒元允中的,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就顺风顺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元允中到底还是太年轻了,心高气傲,受不得丁点委屈。
年轻一些的官员却一个个恨不得撸了袖子帮着元允中质问宁王。
宁王鞭打朝廷命官的事早已传遍京城,他们位卑言轻奈何不了宁王,有人出头,他们不免同仇敌忾,有些兴奋。
琉璃厂门前的气氛一时间颇为怪异。
宁王却突然一笑,摊了摊手,模样儿洒脱地道:“小元大人,此话差矣。我不过是个看热闹的,我哪里知道这釉料动没有动手脚。不过,既然宋三小姐喊冤,在座这么多大人,想必会给宋三小姐一个交待的。”
他说完,还表明态度般地往旁边一站,作壁上观的样子。
三司的官员俱是一愣。
元允中却笑道:“宁王爷说的对。可惜我既不是三司的官员,也没有皇命在身,纵然想给宋三小姐洗冤,也只能在旁边干着急了。”
可以看得出,元家和都察院的关系非常好。
他话音刚落,都察院的那位副都御史立刻笑道:“这我就要站在宁王这边了。你这句说的也‘差矣’。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你身为朝廷命官,朝廷有事,你怎能置身事外?”
他说着,还朝着众人看了一眼,道:“我们都是知道你奉旨巡抚过江西,去过景德镇。这官司涉及到瓷器,我等都是外行,在座的也就你了解的多了一点。”
他叫着“万晓泉”的名字,道:“我记得你是督陶官来着。既然宋三小姐说她的釉料被人动了手脚,你说说看,这釉料有几种分辨的手段?我们伙同元大人一起把这件事查清楚好了。还宋三小姐一个清白,也早点把这案子结了。”
什么话都让他说了,大理寺和刑部的此时若是反对元允中介入,岂不是得罪了元允中?得罪了元家?
大家都是官场老油子,这种不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大部分人都不会跳出来反对。而觉得让元允中插手这个案子不妥当的人,又觉得皇上早已为这个案子下了定论,若是元允中能查清楚此案,早点结案也行。
遂都没有说话。
万晓泉原本就不知道怎么分辨不同的釉料,再看三司的官员,一个个都帮着元允中说话,他是知道元允中和宋积云关系的,就更不愿意去趟这浑水了。
他低眉顺眼地道:“奴婢虽是督陶官,可这分辨釉料也是各家有各家的秘法。我也不好恃强逼问。这分辨釉料之法,奴婢实在是不懂。”
他还把锅甩到了造办处:“不知道刘大人有没有什么辨认之法?”
造办处怎么会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自然也说没办法,不懂。
都察院的那位副都御史就道:“元大人可有什么办法?”
还没有等元允中说话,宋桃已高声道:“元大人和我堂姐有婚约,他理应避嫌。”
看热闹的人一下子炸了锅。
“这,这不会是官官相护吧?”
还有十几个匣钵没开。
如果没一个是完好的,岂不是证明之前宋桃是在栽赃诬陷宋积云的。
他这个支持宋桃打官司的人也得落个“识人不清”的污名。
他看向宋桃的目光有些阴森。
“是宋积云害我!”宋桃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厉声道,却朝一旁放着的釉料扑过去,“只有釉料出了问题,瓷胚才可能全都裂开。”
宋积云一愣。
还真是这样。
难道有人动了宋桃的釉料?
宋积云思绪飞转,虽没有答案,却需要把眼前的局面应付过去,不能让宋桃泼她的脏水。
“宋三小姐,”她称呼宋桃,“这里虽说是琉璃厂的大门口,可也是三司设立的大堂,你说话是要负责任的。你说是我害你,你要拿出证据来。不然我可要请三司的诸位大人做主,告你个诽谤了!”
宋桃扑向釉料的身形一僵。
当初为了避嫌,也为了不惹出什么不平之事来,他们的釉料也好,烧炉的木柴也好,都是由造办处准备,然后堆放在一块儿,由她们自己随机挑选的。
她此时指责釉料出了问题,岂不是在指责造办处的官员失职?
这都是小事,要紧的是,她釉料怎么会出问题?
宋桃想到她做的那些事,顾不得那些许,慌慌张张地揭开了放着残余釉料的陶罐。
很多釉料都是草木灰加上各式各样的矿石研磨成粉的,乍眼看去,全是些深深浅浅的草木色,根本分辨不出来各是什么釉料。
她伸出食指从陶罐里粘了些釉料,放到嘴里尝了尝。
宋桃尝到了陌生的味道。
真的是有人动了她的釉料!
“这釉料被人动了手脚!”她大喊道,视线求助般投向了宁王。
宁王眉头皱得更厉害了。
元允中却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他一身藏青色素面细布道袍,更衬映得面如冠玉,气度雍容,举止翩然。
“宋三小姐说你的釉料被人动了手脚。”他声线清越,声音平缓,却莫名能让站在他周边一丈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三司的官员立刻向他望去,纷纷和他打着招呼:“元大人来了!”
“内侄过来了!”
“世兄过来了!”
元允中一一和众人见礼。
琉璃厂前变成了认亲之所。
后面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的人一面往前挤着,一面高喊:“前面看热闹的兄弟们不要说话了,听这位新来的大人说。我刚才可听了半个耳朵,这位新来的大人在问话呢!”
很多人附和道:“是啊,是啊!让我们后面的人也听听都说了些什么!”
“那你们别挤啊!”
七嘴八舌间,元允中和众人寒暄完,却看也没看宁王一眼,继续问宋桃:“你说的你的釉料被人动了手脚,证据可是你手中的陶罐?”
宋桃下意识地把陶罐往怀里带了带,嘴角翕翕,半晌没有出声。
看热闹的人群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
元允中又问了一句。
这下子大部分看热闹的人都能听得见了,再后面听不见的,也有一字一句的转述。
宋桃目光游离,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元允中面色瞬间变得肃然,他朝着三司的几位主审官拱了拱手,道:“既然这样宋三小姐没办法说得清楚,是不是可以断定刚才这位宋三小姐所言并非事实,而是情绪激动之下的的失言。”
三司的几位主审官互相看了一眼。
元允中,在做讼师的事情。
读书人可是很看不上讼师的。
可见京城的传闻一点不假,这位元公子和这位宋家窑厂的宋氏有鸳鸯之誓。
刑部的主审官轻咳一声,道:“宋三小姐,你可有异议?”
宋桃一下子慌了神。
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是正确的,但趋利避害的本能告诉她,这是句非常要命的话,她不由再次朝宁王求助般地望去。
元允中看了笑道:“你这是想让宁王给你拿主意吗?也是,你一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姑娘家,让你告御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拿证据,也太为难你了。”
他说完,望向了宁王。
宁王的脸色更难看了。
宋桃却听出来了,元允中这是要把她的所作所为扣到宁王头上去,让大家觉得她不过是宁王的傀儡。
她刹那间心动了。
可当她看到宁王向她投来如刀锋般锐利的目光时,她立马怂了,不敢再胡乱思想,忙道:“不,不是。”
要不要告诉众人说她的釉料不对劲呢?
这念头在她的脑海里转了一圈,她立刻有了决定。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她出了事,不是还有宁王吗?
宁王要她告宋积云,就是为了对付元允中。只要宁王还需要她,她就能逃脱。
至于以后的事,她既然能用烧瓷的手艺打动宁王,宁王为了继续走私,肯定会保下她的。
大不了就是给他做白工。
宋桃咬了咬牙,道:“我手里的这罐釉料是我之前用的,它的确有问题。”
造办处也好,督陶官万晓泉也好,他们在三司眼里自然是行家里手,可在他们这些世代烧瓷人眼里,就是个连烧瓷到底有几道工序都未必能真正说得清楚的门外汉。
她相信造办处和万公公都不可能真正判定她陶罐里的釉料有什么不同之处。
宋桃的心渐渐定下来,眼眸也变得坚定起来。
她大声道:“肯定是有人换了我的釉料。”
第347章
宋积云相信宋桃的话。
她也是烧瓷的行家里手,一看就知道是釉料出了问题。
她朝元允中望去。
元允中正似笑非笑地问宁王:“王爷也这么想吗?”
宁王眸光阴沉,如有翻滚乌云,嘴唇紧抿地盯着他,没有说话。
三司的官员不由偷偷交换着眼神。
都听说过宁王和元允中罅隙,没想到元允中这么猛,直接就和宁王对着干了起来。
几位年长的官员面色微凝。
觉得元允中没必要去惹宁王,宁王不管怎么也是皇上的族兄弟,还有宗法家训在那里,就算皇上现在是偏袒元允中的,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就顺风顺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元允中到底还是太年轻了,心高气傲,受不得丁点委屈。
年轻一些的官员却一个个恨不得撸了袖子帮着元允中质问宁王。
宁王鞭打朝廷命官的事早已传遍京城,他们位卑言轻奈何不了宁王,有人出头,他们不免同仇敌忾,有些兴奋。
琉璃厂门前的气氛一时间颇为怪异。
宁王却突然一笑,摊了摊手,模样儿洒脱地道:“小元大人,此话差矣。我不过是个看热闹的,我哪里知道这釉料动没有动手脚。不过,既然宋三小姐喊冤,在座这么多大人,想必会给宋三小姐一个交待的。”
他说完,还表明态度般地往旁边一站,作壁上观的样子。
三司的官员俱是一愣。
元允中却笑道:“宁王爷说的对。可惜我既不是三司的官员,也没有皇命在身,纵然想给宋三小姐洗冤,也只能在旁边干着急了。”
可以看得出,元家和都察院的关系非常好。
他话音刚落,都察院的那位副都御史立刻笑道:“这我就要站在宁王这边了。你这句说的也‘差矣’。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你身为朝廷命官,朝廷有事,你怎能置身事外?”
他说着,还朝着众人看了一眼,道:“我们都是知道你奉旨巡抚过江西,去过景德镇。这官司涉及到瓷器,我等都是外行,在座的也就你了解的多了一点。”
他叫着“万晓泉”的名字,道:“我记得你是督陶官来着。既然宋三小姐说她的釉料被人动了手脚,你说说看,这釉料有几种分辨的手段?我们伙同元大人一起把这件事查清楚好了。还宋三小姐一个清白,也早点把这案子结了。”
什么话都让他说了,大理寺和刑部的此时若是反对元允中介入,岂不是得罪了元允中?得罪了元家?
大家都是官场老油子,这种不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大部分人都不会跳出来反对。而觉得让元允中插手这个案子不妥当的人,又觉得皇上早已为这个案子下了定论,若是元允中能查清楚此案,早点结案也行。
遂都没有说话。
万晓泉原本就不知道怎么分辨不同的釉料,再看三司的官员,一个个都帮着元允中说话,他是知道元允中和宋积云关系的,就更不愿意去趟这浑水了。
他低眉顺眼地道:“奴婢虽是督陶官,可这分辨釉料也是各家有各家的秘法。我也不好恃强逼问。这分辨釉料之法,奴婢实在是不懂。”
他还把锅甩到了造办处:“不知道刘大人有没有什么辨认之法?”
造办处怎么会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自然也说没办法,不懂。
都察院的那位副都御史就道:“元大人可有什么办法?”
还没有等元允中说话,宋桃已高声道:“元大人和我堂姐有婚约,他理应避嫌。”
看热闹的人一下子炸了锅。
“这,这不会是官官相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