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闵玄璧听见动静,从内室快步走出,连鞋袜都忘了。直面来者,他的面色从激动的潮红飞快灰败下来,赤脚走步的疼痛上涌,腿脚软倒在路上,双手捂住耳朵,跪地失声痛哭。
  无声的哽咽中,姬宴平想,她不必再装模作样地去关心闵玄璧了。已经破碎的人不会再死去,说不定还会有所成长。太天真的人在太极宫是活不下去的,宫里保有须臾天真的只需要阿四一个。
  至于小郎的痛苦、男人的痛苦,都理当被忽视。
  他应当在阵痛中学会成长,习惯痛苦、接纳痛苦、以痛苦为乐。
  想到这儿,姬宴平的目光陡然柔软,既怜且爱。
  他是个多么合适的美妙摆件,比她从前差人调教出来的都要美丽、合适。
  第169章
  远在农庄面对成堆的杂事的阿四, 完全不能感受到姬宴平的快乐,她和伴读们排排坐在院子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农庄的管事带人进农人屋里搜查。
  管事带人拿出了农人每日劳作时藏在衣袖、衣摆、裤腿、鞋底带走的棉花, 数量不多, 这些棉花被纳在被褥里、衣服里、藏在柴火堆中,或许有更多的棉花已经被偷偷卖出去了。
  人心不古从来都只是一句空话, 就连山中猴子也会抢掠行人食物, 更何况人!
  在阿四等人离开期间, 农庄依旧有人巡逻, 但无人出声、出手制止农人的行为。她们只是默默观察、记录,掐准一个好时候, 再回到农庄。保证农人尝到利益的甜头, 又能让阿四见识一番。
  农人们挤挤挨挨站在院子另一边, 有人羞愧、有人恐慌、有人庆幸——幸亏自己处理的干净,坦荡者终究是少数。
  阿四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艰难找回自己的声音时管事已经将“证据”全部搬出来堆在院中了。阿四抿唇扫视农人一圈, 实在不忍加罚,在她看来,这些人只是太贫穷, 如果一个个都能吃饱穿暖,又怎么会做这种小偷小摸的事。
  老裴相打眼就看出阿四的意图, 当机立断开口:“但凡出入售卖棉花的人,都有名册在,这些人都先去地里翻新土地吧,今天第二顿饭就不必吃了, 多出来的那些东西全部没收,再扣去两个月银钱。老实的人可以休息三天, 一人嘉奖一匹绢布。”又点点学生们,“你们跟我来。”
  管事安排农人,阿四与伴读们相视,只能乖乖跟在老裴相身后进屋。
  老裴相首先问阿四:“你是不是觉得这些棉花只是小物,不必为此大动干戈?”
  阿四见老裴相说中想法,也不隐瞒:“她们只是太穷了,才会贪墨这一点东西,等我让她们的生活都变好,就不会这样了。”
  太想当然了!
  老裴相严肃问:“照你的话来说,难道天下的贪官污吏都是因为自己所得太少、太贫困,所以盘剥下属和百姓吗?”
  反贼、叛臣是因为自己的穷困,所以想要坐坐皇帝的宝座吗?
  相反,这些人反而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批人,所以才有那么多的闲心思,去搞一些让世界更糟糕的阴谋诡计。
  阿四呐呐不能言,眼神悄悄往王诃和姚蕤身上瞟,试图得到一些支持。
  王诃硬着头皮说:“先生这也是以一概全,四娘只是说这些流民出身的农人,又与贪官污吏有什么相干?两者不能同日而语。”
  “好啊。”老裴相气笑了,“那按你们的意思来,今日该如何处置这些犯错的农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人中一向是阿四做主,必要阿四来答。裴先生都这么说了,肯定是不成的。阿四食指和拇指的指甲相互扣了扣,不甚自信地说:“那怎么能行,还是要与她们说清道理,警告过,小惩大诫,不许下次再犯的。至于责罚,她们一个个家徒四壁,连现在落脚的农庄都是我的,再扣去月钱,稍微有些严重了吧。”
  “小惩大诫……可不是口头惩戒。”老裴相恨铁不成钢地一拍桌案,三个小辈浑身一凉。
  老裴相来回踱步,恨不得掰开阿四的脑瓜看看里面在想什么:“你包揽衣食住,甚至连冬日的炭火也央求我为她们准备好。这般周到,就是鼎都内的殷实小户也是不敢让家中人放开肚皮吃用的,她们所享受的,已经比外面大部分白身百姓好得多了。”
  阿四抓住重点,小声嘟囔:“先生此前不是没允许留炭火么,那样的话,她们拿些棉去保暖也是好的……”在老裴相的逼视下,阿四声音越说越小,最终闭嘴。
  “你还想让她们过什么日子!”老裴相高声问,“把她们全都封官,塞进府衙去,吃穿无忧一辈子吗。就算你能保证这八十三个,又哪来的银钱供给天下人!她们的嚼用难道不是赋税吗?”
  阿四噤若寒蝉,但在老裴相虎视眈眈下不敢不回答,顾左右而言他:“我没有这样的打算……不过,迟早有一天,百姓不再忧愁吃不饱倒是真的。”老裴相的目光仿佛要吃人,阿四又添了一句:“我是说未来,总有一天能做到的。”相当笃定,甚至于理直气壮起来。
  她可是没有半句虚言。
  老裴相好气又好笑:“这是要千百年去做的事,我一脚踩进黄泉的人应该是看不到了,这也和今天的事扯不上干系。罢了,你且记住,防微杜渐是大事,你今日轻轻放过小错,就是助长了恶气,世风日下,是极糟糕的事。”
  见裴先生面色松下来,阿四又嘚瑟起来:“先生莫要再生气了,对身体不好的。我知道先生的意思,以后不会再随便心软了。至于她们,或许只是太害怕了呢,难得遇到我这样的好人,总要多捞一点,时间长了她们知道这座农庄真能长久养活她们,以后就不会这么紧迫了。”
  不再担心回到衣食无着、颠沛流离的流民生活,以后也就不会这么惊恐,这么慌张,总想要积攒粮食和财帛,甚至不惜竭泽而渔。慢慢的,她们就会放松下来,道德也会回归。
  阿四说:“先生们教我的,我都记得,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我只是有些…不,很多的不忍心,总觉得自己还小,也觉得可以对她们再好一些。”
  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
  谢大学士教授阿四时,总在其中摇摆不定。而太上皇必然站在后者,盖因太上皇为天下士人的君主,后者能让皇帝的统治变得便捷。
  老裴相与她们都不一样,完全属于前者的立场。老裴相大约是读过很多的书,见识过很多的人,她的心肠比婴儿的手心还要柔软,也比铜铁更坚硬。
  阿四知道怎么能让她心软。
  摸清了先生底细的学生,就是天底下最狡猾的学生,
  老裴相叹道:“好吧,总归只是百来个人,但你可不能把这套带回宫里去。”容易被下属忽悠得找不着北。
  阿四瘪嘴:“才不会。那些士族口口声声说自家族谱长,比我家能查证的祖宗都长,经营这么多代,肯定比我还富裕,我又不是吃饱了撑的。”
  话语间,很有姬宴平的风范——充满了对世家大族家产觊觎,天底下的好东西都该是我家的,什么崔谢赵陈的,通通埋掉。
  河东裴家的老当家人重重咳嗽一声:“好了,你今天不是要让布庄调来的那两个绣娘还是织女的教授织布么,再过会儿天都黑了。”
  阿四响亮地应声,一左一右拉着小伙伴就往外跑。正午的太阳高照在小姑娘的背影上,映出鲜亮的色彩。
  老裴相眯起眼望一会儿天色:“少年人啊。”
  布庄选拔出来的织女很有门道,教授农人时耐心又细心,阿四远远听了一会儿,很是清晰。
  等到了时辰,农人们离开屋子,赶往田地种下棉籽。
  两个织女又带着管事等人检查起棉花,仅仅三年,织女已经将棉花琢磨明白,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一株棉花上棉又多少就要看棉籽,若是棉籽小、棉就多,我们都尽量留着这样的棉籽在来年种植,而大颗粒的,多用来榨油。棉籽干燥,才不会容易腐烂,棉籽都是秋收要放到第二年再种,保存是极为紧要的事……”
  说完最重要的棉花,织女还说了些生意经:“棉花浑身上下都是宝贝,棉花棉籽不说,就是棉叶子晒干了,养的羊也很爱吃。细细的枝干点火、烧火也很方便。棉花脱籽时上面总有些去不掉的短绒,用小刀子刮下来,虽织不成布,也能装进细密的衣料夹层用来保暖。”阿四也受益匪浅。
  因为老裴相查抄了农人,阿四晚间又与姚蕤一起对账。与白日里的大方善良不同,夜里满纸的数字显得额外可恶。
  阿四碎碎念:“怪不得去年我连个买炭火的钱都没剩下,还以为是头一年种棉花,产量比当初在龙尾县见的少是正常的。我连商贩偷棉的事都想过,就是没想到是家贼难防。”
  姚蕤笑道:“中饱私囊的事,无论在哪儿都是无法避免的,我看大母对账,总是默认有些耗损,只要不出格,大多时候是不会深究的。但偶尔也要抓一两个过分的出来,以儆效尤嘛。”
  “这样看来,白天裴先生说的也不算错,贪官污吏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吧。”阿四把账本盖在脸上,瘫在榻上装死,声音闷闷的,“天下的税赋犹如田地种出的棉花,官吏就是农人,采摘、运输、加工总有耗损,也有偷盗。朝中宰相与陛下心中大约也是有一杆秤,或多或少层层下来必有盘剥,只要不过火也不多问,毕竟下一个也未必是个清廉的。”
  大国小庄都是一个样子,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才是少数,更多的都在与污泥共舞。
  第170章
  大周境内棉花的普及速度比阿四预想的要快得多, 农庄近年的棉花再想要出售,比往年的价格足足低了两三成。
  一面是北境和南边原就有的棉花在不断地向鼎都流,一面是宋王在剑南道散出去的棉籽年年都在收拢。如今, 种棉花的收入是种粮食的数倍, 利润甚至胜于桑蚕丝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去。各地商贾以高价收棉、棉布, 农人自然也就偏向种棉。种棉的人在飞快增长, 价格不免就要跌落一些。但总体来说,就眼下还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农庄在布庄织女的组织下, 逐渐有了自给自足的架势, 种出来的棉, 刚好就由农庄原先的农人学习织布,再贩卖出去。农人们中大多数都学过织布,因此学起纺棉织棉上手飞快, 冬日未至,农庄的棉花已然消耗殆尽。
  管事来报时,阿四正写完要上交谢大学士的文章, 刚要出门舒展身心,就被管事堵回来了。
  阿四惆怅地倒回长案后的木榻, 最近老裴相忙忙叨叨的,将农庄完全丢给阿四管理。这个管事面对老裴相和阿四完全两幅面孔,原先的精明强干丢的一干二净,一点小事都要来问过。
  农人被风刮跑一件衣裳都要汇报, 偶尔,阿四真想回一句:“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来问我?”
  当然, 这些都是腹诽,阿四是绝不会表露人前的。
  管事木着一张脸,以一长串乱七八糟的小事开始,诸如:东家拿错了西家的褥子;北边的菜地被南边的农人踩了;秋日的下发的粮食有些新旧掺杂,有些农人到手的粮食比别人多一二两陈粮……
  阿四听得打哈欠,摆摆手:“还有什么事吗?”
  管事说:“庄里的棉花全都织成布匹了,约了熟悉的商贾来收。但庄内剩下半年不能坐吃山空,之后人农人做些什么?”
  可算有点实在的问题,阿四侧首想一会儿,道:“那这样吧,听说附近也有不少农家开始种棉了,等棉布都卖出去,我就去买些棉花回来。”
  管事全无意见,将问题向阿四一抛,转身离开堂屋。
  留下阿四颓废片刻,爬起来去隔壁找姚蕤:“你看这事怎么办才好?”
  姚蕤盯着账本上的数字叹气:“那就去田地里走走吧,正好我们也没去过。万一碰上哪个认识我们的,事情不就好办了。”
  阿四深以为然:“那就先这么决定吧。”
  虽然作弊很不好,但三个孩子都已经感觉到枯燥了。每天一睁眼都是重复不断的杂事,不能丢开不管又毫无新意,日复一日,匆忙又无趣。
  谢大学士也以及下达最后通牒,明年,她们不可能再被允许来这里了。再有趣的游戏都会有落寞的时候,她们在农庄的时间也已经到达极限。阿四和伴读们的热度褪去,能够接受这个结果。
  隔日,阿四本以为棉布会迅速出售一空,但失望的是,棉布价格高,但甚至要比棉花还难卖一些。
  阿四顶着一张晒红的脸,混在管事身后向挑挑拣拣的商人说:“棉布都是我们辛辛苦苦织出来的,都是好东西。”
  商人拿过棉布翻来覆去地看,颇为作难:“这并不是我们挑拣,如今的棉价,能用得起棉布的,哪个不是达官贵族,可你们这棉布有些粗糙,到时候我们也不好卖的。”
  作为达官贵族的尖尖儿,阿四敢摸着良心说话,她的东西从没有从外面买的。不过嘛,阿四已非吴下阿蒙,知道挑剔的才是真心要花钱的人,果不其然,讲了半天的价格,就这个商贩买的最多。
  棉布卖出去了,手里有财帛,自然就可以考虑出门去买一些棉花回来。这大概也算是钱生钱吧。
  阿四自知水准,和两个伴读穿的朴素,跟在织女身后做小跟班,算是见识如今棉户的生活。
  人面对利益时总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这片土地上的农人就是如此。一村看过来,棉花参差不齐,稀疏、能看出是新手的有,雪白的花紧紧抱团在树枝上风吹不动的也有,看着就比农庄上精心照料的产量更高。
  先到好棉花的农户家里商谈价格,她家果然有已经采摘下来的棉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院落里堆满了棉花,舍不得用布去装,都是人力压实了,再用石头压着。
  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洁白如云,摸起来也干燥。
  织女熟练地扯出一团棉花,揉搓棉籽,放在嘴边轻轻咬一口,轻微的脆响:“这确实是上佳的棉花。”
  阿四模仿织女的动作,似懂非懂地剥出棉籽,仔细瞧一眼:“嗯……我大概还需要一些时间。”农户则紧张地注视其他人,大有再动手扯棉花就要大声呵止的意思。
  每一团棉花,都能织布,在这个时代,布就是钱。棉花就是大额的财富,不怪农人紧张。
  姚蕤注意到农人和女儿紧绷的身体,笑着拿出一把铜钱放在孩子手里:“这就当是我们拿了的棉花钱。”
  小娘子抬头小心地看母亲,见没有反对,才高兴地接过:“谢谢娘子!”
  织女和农人商定价格和送货时间,农人说:“我们是普通人家,这么多些棉花,是没办法送上门的。”看在棉花足够干净,没有掺杂棉壳棉叶的情况,织女答应了,约好下午叫车来取棉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出门走远,织女才与阿四说:“能在这两年里得到这般数量的棉籽,就算她们母女确实是普通人,背后的东家大概也不是寻常人。价格也是格外的公道啊。”言下之意是,阿四在这边农庄玩耍的事被知道了,且有意示好。
  “嗯?”阿四回首望小院,下意识道:“难道是三姊帮我吗?”不对啊,要是姬宴平,哪里会大费周章,绕这么大一个弯,还收了阿四的钱。
  织女在棉花上专心,对外面的纷争所知不多,也只是随口猜测,但布庄的棉花都是姬宴平提供,因此棉花上的动向她略有所知:“我看那农人并不像是认出四娘的样子,说不准错认成王娘子了,方才止不住地瞥眼。”
  王诃指着自己说:“我?”
  阿四转头仔细观察王诃,没看出半点和自己的相似之处,摇摇头:“那这眼神儿也太差了。”
  织女笑道:“四娘原先的肤色是代代美人传下的白皙,太阳一晒不会发黑,而是发红。一众人里,目前就是王娘子最白了,说话也少。寻常人眼里,公主总是最尊贵的。”

章节目录